空格代码东陵盗宝案(上)坑夫的绣花鞋-乐读

作品分类:全部文章 2016-08-25

东陵盗宝案(上)坑夫的绣花鞋-乐读
清代的帝王陵寝,分为清初关外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关外三陵在辽宁,清西陵、清东陵都在河北。其中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县马兰峪镇,占地面积2500平方公里,1661年开始修建,埋葬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5位皇帝,孝庄、慈禧等15位皇后及其他王公贵族共161人,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埋藏的奇珍异宝不计其数。
历史上,清东陵曾多次被盗,1928年发生的“东陵盗宝案”更是震惊中外。
1928年7月4日,马兰峪镇的居民发现,所有通往东陵的道路都被打着青天白日旗的士兵占据。道路正中竖着一块牌子杨云阁,声称东陵即将开始一场军事演习,严禁一切“非本军人员”进入,落款为“国民革命军第12军司令部”西藏秘密全集。
居民们在隐隐回响的枪炮声中度过了七天。等到7月11日军队撤离时,人们才发现,东陵遭到洗劫,大量随葬珍宝不翼而飞。本期节目为您讲述:东陵盗宝案(上)坑夫的绣花鞋。

一双绣花鞋引出奇案
东陵盗宝案发后,社会议论纷纷斩钉截铁造句,但都猜不透主谋是何人。
不久,一名贵妇在北平前门外电影院里引起了关注。熄灯时,贵妇所在包厢突然光芒四射,吸引了场内所有人员的目光。经查,光线是贵妇所穿绣花鞋上的两颗珠子发出,有识货者推断这是夜明珠。在场的北平侦缉队队员立刻联想到了东陵盗宝案上。
侦缉队队长马玉山调查确定,该贵妇之夫、第12军第5师师长谭温江正与北平琉璃厂的古物商黄百川联系出售珠宝。马玉山随即派人搜查谭温江下榻的六国饭店住所及黄百川的尊古斋,搜出价值约10万元的珠宝。经核实,所查珠宝及谭氏绣花鞋上的夜明珠都是东陵失窃宝物。
8月3日,经北平警备司令部批准,谭温江和黄百川被逮捕,两人都对贩卖东陵宝物一事供认不讳。
就在谭温江被捕的同一天,一个叫张岐原的人也在青岛被捕,身上被搜出26颗珍珠。曾是12军军部士兵的张岐原承认,参加了东陵盗宝,并偷藏36颗珍珠跑到天津,将其中10颗转卖,随后准备经青岛返回老家安徽,不料在途中落网。
张岐原交代,盗宝主谋正是第12军军长孙殿英!《大公报》对此予以报道,社会舆论为之哗然,纷纷谴责孙殿英的不耻行径。各界人士上书国民政府榆社吧,要求从速“秉公处理此案”。

【《顺天时报》对东陵被盗掘的报道】
谭温江矢口否认参与盗宝星方天使,称宝物是在剿匪时缴获的赃物。孙殿英对外宣称毫不知情。几天后,第6军团总指挥徐源泉为谭温江作保,使其“取保候审”。这样一来,东陵盗宝仿佛只是一些败类士兵和土匪所为,但更多的证据却不断被发现。
8月14日,天津警备司令部军法处查处了北平吉珍阁古玩商张月岩准备运往法国的东陵失窃宝物35箱。据张月岩交代,珠宝是第12军某不知名高层所托之物。
紧接着,又有第12军离队士兵谭易琴、巴建功、杨振国等人陆续在河北、山东被捕。这样一来,第12军军长孙殿英是盗宝主谋、第5师师长谭温江是主要参与者的说法再次成为街头巷尾的议论热点,12军的高级将领都被推到风口浪尖上。

【1911年的清东陵】
舆论压力下,平津卫戍总司令阎锡山组织了特别军事法庭审理此案,由河北省政府主席商震为审判长,另设四位审判官和两位法官。
1929年1月26日,军事法庭预审此案。法庭首先传讯由第12军缩编的独立第2旅旅长孙殿英,但孙以率部剿匪为由不予出席。法庭于是传讯张岐原、谭易琴、巴建功、杨振国及若干珠宝商,所有人都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林文镜。
谭温江起初还否认,称案发时不在遵化,但张岐原、巴建功再次出庭指认后,也就不再否认了。
6月8日预审结束,商震召集审判官和法官起草审判书。15日,商震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判决书“毫无偏袒”,并确定原12军军长孙殿英并未参与其事,但负有“警戒失职”之责。主犯谭温江等7人被判处死刑,待军法司正式宣判后再予执行,其余从犯分别被判处无期或有期徒刑。
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一起文物失窃案似乎要就此落幕了。那么,东陵盗宝案真的跟孙殿英无关吗?据曾任军委会少将高参的文强回忆,孙殿英曾亲口告诉他,东陵盗宝的主谋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
孙殿英,河南永城人,字魁元。他七岁进私塾,因受责罚而火烧塾馆,就此背井离乡沦为土匪。民国初年,孙殿英纠集一批土匪、赌鬼、烟贩组成队伍,1922年接受招安詹世钗,先后投靠刘镇华、吴佩孚、孙岳、张宗昌等人,官至军长。1928年6月,孙殿英投靠时任国民革命军第6军团总指挥的徐源泉,任第12军军长,打起青天白日的旗帜。

【孙殿英】
崩皇陵也是革命
1928年正是军阀混战的年月,孙殿英部已半年没有发饷,军心浮动,他不得不苦苦思索解决的办法。
孙殿英驻军在天津蓟县马伸桥,这里距离清东陵只有一山之隔。他早有耳闻,乾隆和慈禧的陵墓中葬有很多无价珍宝,因此对清东陵垂涎三尺。
清朝灭亡后,按“优待清室八项条件”规定,陵寝仍属保护之列,除设有护陵大臣外,还驻守着八旗陵户。
当时守陵官员常不在署,直系、奉系军阀先后进入陵区,任意砍伐陵区古木,数十万株苍松翠柏被砍倒变卖。护陵大臣还指使守陵旗丁盗窃大量祭陵的金银器皿,运出牟利。陵户们见护陵大臣尚且如此,也动手拆卸殿宇的楠木梁架。这让孙殿英分外眼红。
马福田给了孙殿英行动的理由。
马福田本是清东陵东沟村的一名土匪,游手好闲,专靠“绑票”过日子。后来,他摇身一变,成了第28军的一名团长。队伍换防,途经玉田县新安镇时,马福田派人到东陵打探,得知东陵地区无人看守,可谓喜出望外。他与同伙密谋,拉出一支人马,直奔清东陵旁的马兰峪,打算挖坟盗宝。
孙殿英部下得知马福田进驻马兰峪之后,急忙向孙殿英报告。孙殿英哪肯放过这千载难逢的良机,他急命谭温江带人连夜出击“剿匪”。7月2日拂晓,两军在马兰峪镇相遇,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马福田终因兵少势单,溃退逃走。

【清东陵图】
赶走了马福田,孙殿英召集亲信幕僚开会。参加会议的有第12军参谋长冯养田、秘书长梁朗先、军需处长李德禄、第4师师长丁庭、第5师师长谭温江、第6师师长刘月亭、特务团团长杨明卿和炮兵团团长颛孙子瑜。会议确定,挖掘对象为景陵的康熙墓、裕陵的乾隆墓和定东陵的慈禧墓。
第6师师长刘月亭守外围,以“军事演习”为由阻挡无关人员进入,并派部队在山林处放枪,造成演习假象。特务团和第5师负责裕陵和定东陵的挖掘。第4师负责景陵的挖掘。炮兵团团长颛孙子瑜负责爆破。
7月4日上午固定性药疹,各部队按计划进入指定位置。为鼓舞士气,孙殿英特地召集参与人员训话称:“崩皇陵也是革命”加具土命,一场震惊中外的所谓“军事演习”开始了。
清东陵建筑格局非常机密,陵寝内最重要的部分是封土宝顶下的地宫,那是安放帝后棺椁的地方,也是大量奇珍异宝陪葬的地方。
为找到地宫入口,孙殿英部队在最初的两天乱挖一通,后来在附近的村子里找到一位老者,据说是当年的修陵工人。在孙殿英的威逼之下,老者透露:慈禧陵地宫的入口在琉璃影壁正中下方;而乾隆的裕陵则有一个“哑巴院”,相传当年为防止工匠泄露工程机密,所用工匠均为哑巴,在哑巴院北面有一道琉璃影壁,影壁之下便是地宫入口。
定东陵的进展最顺利,这一路由谭温江亲自率领,很快就找到地宫的入口。颛孙子瑜调集工兵爆破,将地宫的大门炸了出来。拿下定东陵,颛孙子瑜又带着工兵去爆破裕陵。但对负责景陵的丁庭来说,事情就没那么顺利了,他的部队从中午折腾到晚上,连大门都没找到。

【慈溪地宫剖面图】
在清东陵地宫里,一道道高大石门阻挡了盗墓者的脚步。乾隆地宫为九券四门,慈禧地宫为五券二门,每扇石门重达3吨多。地宫的石门上雕刻着象征普渡众生的菩萨,石门两侧是面目狰狞的四大天王,墙壁上还雕刻着数不清的超度亡魂的佛经咒语。
石门的秘密在于一块从内部牢牢顶住的长方形自来石。此石底部嵌在一个事先凿出的槽中,上部卡在两扇石门背面事先凿出的槽中,类似寻常百姓家顶门用的木棍。
这类自来石在历代帝后陵寝中多有应用。当帝后棺椁安放完毕,要封闭地宫时,将自来石下端嵌在地宫内地面的凹槽中。石门留有一个较大的缝隙,门外人用粗绳或其他工具牵引,使自来石慢慢倾斜,直到上部嵌入石门两边的槽中。最后随着石门的关闭,自来石的上部斜着顶住石门,地宫就此彻底封闭。
霞光满棺光为之夺众皆骇异
民间传闻,要想打开皇帝陵寝的地宫石门,必须有专门的钥匙,这把钥匙叫拐钉钥匙。名为钥匙,其实是一种特定构造的工具,能够伸入到门里,使用巧劲儿便可打开石门。
但盗墓匪兵最初不知道石门背后的奥秘,十几人用粗木杠用力撞击,导致在慈禧地宫第一道两扇石门上,遗留下了被撞的痕迹。直到慈禧地宫第一道石门打开,他们才搞明白了门后的机关结构,没有再用蛮力。慈禧地宫第二道石门因此被顺利打开,至今保存完好。
首战告捷,谭温江挑选23人进入慈禧地宫石枣,其中第5师11人,军部6人,特务团6人,由李德禄和颛孙子瑜带队,由军部工兵负责开棺、特务团负责照明,第5师持枪监视空格代码。谭温江还命大门外的士兵架起机关枪,以应对突发事件。

【匪兵撞击地宫石门图】
当年匪兵们是怎样打开慈禧棺椁的呢?曾经是个谜团。多年以后,一本叫《世载堂杂忆》的书披露了一名据称是盗陵连长的回忆。
据他说,光芒四射的金漆外椁,被刀砍斧劈得七零八落。匪兵们将碎木搬开后,现出了一具红漆滇金的内棺。在场的长官怕用刀斧劈砍损伤棺内宝物,严令士兵小心谨慎地用刀撬开内棺。
打开慈禧棺材时,所有人都震惊了。《世载堂杂忆》记载,“当时将棺盖揭开,见霞光满棺,兵士每人执一大电筒,光为之夺,众皆骇异。俯视棺中,西太后面貌如生,手指长白毛寸余……珠宝堆积棺中无算,大者由官长取去,小者由各兵士阴纳衣袋中。于是司令长官下令,卸去龙袍,将贴身珠宝搜索一空。”
正当谭温江率领部下挖掘慈禧陵地宫之时,另一支部队也进入乾隆墓裕陵。用开启定东陵石门的方法打开了乾隆地宫的前三道石门,但最后一道石门却说什么也打不开了。匪兵们一不做二不休,用炸药把门炸开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第四道石门打不开呢?原来墓室之中有积水,棺椁在浮力的作用下漂移顶住了石门。
地宫的石宝床上安放着六具棺椁,乾隆皇帝棺椁居中,左边为孝贤、孝仪两皇后,右边为慧贤、哲悯、淑嘉三位皇贵妃。爆破使乾隆地宫遭受了破坏,盗墓匪兵又劈棺将尸骨拽出来,墓室内一片混乱。无数的商周铜鼎,汉玉浮屠,金质佛像,被抢的抢、扔的扔,乾隆倾其一生搜集而来的一卷卷旷世罕见的名帖字画,大多毁于烂泥浊水之中。

【孙殿英部盗掘慈禧陵留下的洞口】
所有被盗珠宝被押送至位于马伸桥的临时指挥部,由孙殿英亲自坐阵,统一验收装车。据当时随侍一旁的上尉参谋王永江回忆,孙殿英拿起了一件翡翠西瓜哈哈大笑,随即昏过去了,左右急忙扶起,孙仍手抱翡翠笑道:“好宝!好宝!”站在一旁的谭温江一边抽烟一边说:“大头在后边,有的是好宝哇!”
7月10日深夜,孙殿英召开分赃大会,将其中一部分分给参与人员,剩余珠宝装满30个大车,以部队换防为名,连夜向顺义、怀柔一带转移。
东陵盗宝案到底盗走了多少宝物?已经不可能有详细的统计了。据传是清末大太监李莲英口述,由其侄子笔录的《爱月轩笔记》,向后人披露了慈禧入殓时陪葬大量稀世珍宝的情形陈炳强。
《爱月轩笔记》描述说,“后头戴珠冠非常案件,其旁又置金佛、翠佛、玉佛等108尊。后足左右各置西瓜一枚,甜瓜二枚,桃、李、杏、枣等宝物共大小200件。”这里的西瓜、甜瓜、桃、李、杏、枣都是以翡翠、玉石等制作,其陪葬品的奢侈可见一斑。
至于宝物的价值,《爱月轩笔记》中也有说明。例如翡翠荷叶估值85万两;串珠袍褂估价120万两;金佛、玉佛、翡翠佛、红宝石佛各27尊,共108尊,约值62万两;翡翠西瓜2枚,约值220万两;翡翠甜瓜4枚,约值60万两;玉藕约值100万两;红珊瑚树约值53万两。
价值最高的是慈禧头上戴的那顶珠冠,上面一颗四两重的大珠价值1000万两。另外,慈禧身上有大珠约500粒,小珠约6000粒,估值22.8万两。
《爱月轩笔记》里记载的很多珍宝,在清宫档案里没有记录,令人对它的真实性产生质疑。但也有学者认为,不能仅根据与档案不符就轻易判明笔记内容不真实。上世纪40年代的文章里提到过这份笔记,许多人包括孙殿英自己的回忆都提到了一些珍宝,与笔记不谋而合。另外,清宫档案也没有记载慈禧入殓的情形。

【央视《百家讲坛》提到《爱月轩笔记》】
笔记中提及在慈禧的身上盖有一件缀有820颗珍珠的织金陀罗尼经被,估值16万两白银。现在清东陵文物管理处的库房里也保存着一件陀罗尼经被,它是在清理慈禧地宫时发现的,上面的珍珠全被拽走。当年盗墓匪兵有眼不识“金镶玉”,将这件没了珍珠的陀罗尼经扔在陵寝里,这件稀世珍品才有幸留存至今。它也印证了《爱月轩笔记》的真实性。
由于没有像《爱月轩笔记》这样的记载,人们对乾隆裕陵地宫殉葬珍宝知之甚少。从已知的查抄结果来看,乾隆裕陵被盗宝物包括但不限于乾隆拓印条幅10块,另有金镶镯、红宝石、蓝宝石、碧玺、汉玉环、翡翠、红珊瑚龙头、花珊瑚豆、玛瑙双口鼻烟壶、白玉鼻烟壶等300多件。
以乾隆皇帝好大喜功的性格,又恰逢清朝极盛时期,可以想见陪葬是何等奢华光景。有人估计,1928年东陵被盗走了价值过亿的稀世珍宝。
不报此仇誓不为爱新觉罗后裔
震惊中外的“东陵盗宝案”成为“特大新闻”,举世哗然。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当时居住在天津的张园,他从报上看到祖坟被掘,悲痛欲绝,清朝遗族个个“失魂落魄、嚎啕大哭”。
溥仪急令手下人去北平,把护陵大臣毓彭叫到天津。毓彭到了天津不敢见溥仪,把溥仪气得牙切齿。逊位的皇帝没有生杀之权,只得把毓彭从宗室中除了名,才稍解心头之恨。溥仪派手下在张园搭造灵堂和祭坛,供奉乾隆皇帝、慈禧太后的灵牌,在灵前哭诉,“不报此仇,誓不为爱新觉罗后裔!”
溥仪电请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平津卫戍总司令阎锡山、河北省政府主席商震,强烈要求缉捕盗墓元凶、严惩罪犯,追回被盗珍宝,并修缮被盗掘的陵墓。

【溥仪手绘《杀孙殿英》图】
在溥仪的指令下,清朝遗臣宝熙、耆龄、陈毅、载泽等人前往清东陵重新装殓乾隆和慈禧的遗体。
宝熙、耆龄、陈毅分别写了《宝熙日记》、《耆龄日记》、《东陵纪事诗》,记载善后工作见闻。这些材料,透露了一些关于东陵盗宝案不为人知的细节。
爱新觉罗?宝熙,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豫通亲王多铎的九世孙,光绪十八年进士,做过山西学政、学部侍郎、溥仪的内务府大臣,民国后还出任过总统府顾问。
他的日记比较详细地记载了他们从天津出发到遵化,给乾隆和慈禧重新敛葬之后,再返回天津的过程。按日记所说的日期推算,七月初四也就是1928年8月18日出发,七月十九日也就是9月2日启程返回。

【宝熙】
此时距离盗掘东陵仅一个月时间,但地宫与陵地已面目全非。一行人面对的首要难题是,如何排干墓室里的积水,据宝熙描述说“墓内原来积水均四尺之深”。在时雨时晴的工作环境中,他们先找来抽水机,抽出了裕陵地宫中的积水破费特,花了四天,才勉强将大量积水排干。
宝熙曾怀疑积水是雨水灌入,事实证明,积水并非来自雨水,而是墓室本身凿通了泉眼。
宝熙在日记中说:“查此水来源,并非雨水。实因墓地下通泉眼,故有此患。内面之水,雷晓晨虽经吸干,然地孔中,亦时时冒水,后用棉花及泥水封填,亦归无效。”由于墓室与泉眼相通,所以墓室内始终有积水。这是否是一种反盗墓的设计呢?不得而知。
一行人进入慈禧地宫,见到了慈禧的遗体。慈禧倒伏在残破棺盖上,长发散而不乱,扎辫子的红头绳犹在。
宝熙七月初十的日记称其“侧卧其中,左手搭于背上,发未散。上衣附体之衣已去,面与身发酵,生白毛及寸”;翻转尸身,发现“面色灰白,两目深陷成黑洞,唇以下有破痕”。昔日不可一世的慈禧,如今浑身白毛,上衣不见了,两目深陷成洞,嘴唇破裂,惨状可想而知!
进入乾隆地宫后,呈现在众人面前的仅剩凌乱的骸骨。乾隆地宫中一帝二后三贵妃六人的遗骨,最初只找到四个颅骨,又从一压在石门下的棺椁中找出一具头骨,众人判断,这就是乾隆颅骨。可是还缺少一具尸骨,找遍了各处都不见踪影。就在人们快要放弃时,令人吃惊的事情发生了,在地宫西北角的深水里浮现出一具完整的女尸,面目如生,令人惊异。

【慈禧太后生前的标准像】
宝熙七月十六的日记记载:“幸将高宗元首及后妃颅骨全行觅得,其四体百骸,则十不存五”。他说,“但乾隆头部之下腮,业与头脑离开,放置甚远。后经细加搜寻,始得合并原处。但腮骨虽得寻获,然已损毁一半,无法寻觅矣。其二后三妃之尸骨,除有一具完全者外,余皆不能分辨。”
据分析,孙殿英盗墓撤走后,本地的流民、土匪进入裕陵地宫,将地宫中混合着枯骨的淤泥用筐抬出,放到河水中进行淘洗,零散的骨骸被丢弃在河水中,乾隆的骨骸,也就彻底散失了夹江天气预报。
据推断,那具完整的女尸应该是嘉庆皇帝的生母令懿皇贵妃,死后被追封为孝仪皇后。孝仪皇后死于乾隆之前,同处一个地宫,为何唯独她的尸骨保持如此完好?遗臣们心中大惑不解。
疑惑尚未解开,又一个问题让他们犯了难:如何区分那些骸骨的身份呢?讨论了数日,众人最终决定将凌乱的骸骨合葬一棺,此举开创了有清以来帝、后、妃同葬一棺的唯一特例。
清理了骸骨,众人准备重葬。宝熙说,“原有各棺木棺身甚好。乾隆之棺,为茵陈木所制者独坐莫凭栏,不过各棺盖略有损坏,后用漆灰填补完好。穿着一项,因乾隆诸人,尸骨不全,不能穿衣。而慈禧尸首,因其不堪动手,且仅扒开胸前,故仍旧扣好入殓矣。”
重新葬完慈禧、乾隆帝后妃遗骨后,人们盖上残缺的棺盖,掩闭石门,再将隧道完全填封。种种重葬工作完成,据宝熙测算,花费银元4000多元,可谓代价不菲挖鼻史。
本文摘编自人民网、凤凰周刊、北京晨报

更多资讯,请关注深圳新闻广播FM89.8每周六上午9:00至11:00的《新闻周刊》节目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