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名超拽东欧掠影之一:奥地利-路过海阔天空

作品分类:全部文章 2017-02-20

东欧掠影之一:奥地利-路过海阔天空
发一段很多很多年以前,走得比较远的一次行程。
时间是2005年,目的地是东欧及中欧的四个国家: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波兰。
二维码广告分界线
公众号“风花世界”

公众号“路过海阔天空”

公众号“诗酒花空间”

正文分界线
2005年的夏天,传说欧洲天气反复无常,忽而是不到10度的寒冷,忽而是30度的高温空手道凯南。我想大约在人类比较文明和富庶的地方,大自然表现得情绪化一点也可以理解。8月,温带的白天还很热,早晚却会很凉爽,这个时间去欧洲,timing也是很合的。
奥地利:音乐和水晶
在法兰克福转机后到达的第一个目的地,是奥地利的萨尔茨堡。
一个躺在阿尔卑斯山中的美丽小城。飞机上俯瞰,是青翠的山冈,蓊郁的森林,蜿蜒的清溪,散落的房屋如绿色织锦上点缀的朵朵小花。

(飞机上俯瞰萨尔茨堡)
充满charming的第一印象。
这座城市,有“北方的罗马”之称,据说是天主教在中欧最早的落脚地。城市的名字源于一座有上千年历史的古堡,在我们游览的第一个景点——花团锦簇,绿树如荫,精致的雕像护卫着闪亮喷泉的米拉贝尔公园,就可以看到这座中欧地区规模最大的古堡,网名超拽安静地矗立在远处山丘上。

(米拉贝尔花园一角)
登上萨尔茨堡,可以把整个城市拢入视野。淡雅的建筑,四周环绕着葱郁山林黄祖蓝,更显得相得益彰。忍不住拿出手机snap一张,却老是发送不成功,这才知道国内和这里的彩信还不能连通。

(从萨尔茨堡俯瞰城市)
今天的萨尔茨堡,更以音乐灵魂闻名。《音乐之声》在这里拍摄,而粮食街9号更是游客必到之处。一幢外表普遍的黄色公寓,红白二色的奥地利国旗从墙上长长垂下,游人来到这里不免有朝圣之感。
墙上有大字标明它的地位非凡,这里是莫扎特的故居。伟大的音乐家,就出生在这个小城,这座房子。
莫扎特故居前是一条步行街,不长,却是我在萨尔茨堡见到的人流最密的地方,其中大部分看起来是游客,只是当中黄皮肤的极少。中国人的足迹在东欧的还不多,这在后来的游程也得到了验证。但这里有中国餐馆,尽管不多。后来的行程也大多如此,似乎再偏僻的地方都有中餐馆,但往往一个地方也只有一家,很有意思的事情。
步行街上有形形色色的旅游小商品,很是吸引人流连。街道尽头是一座教堂,而另一头是一个广场,走在广场上到处可以见到街头艺术家的表演,尤以音乐表演居多。这边一个美丽的姑娘在拉大提琴,那边一个中年男子击打水杯奏出悦耳的乐曲,再过去是一支欢快的乐队,用了各种我叫不出名字的乐器摇滚起来了。乐音悠扬,处处可闻,而街头画家们就在音乐伴奏下愉快地作画。“到了奥地利才知道乞丐也会拉小调”,一点不假,我看到了。

(教堂名字忘了,只记得门口雕像是圣保罗)

(萨尔茨堡的街头音乐家们)
原本住的是St. Virgil Hotel,三星级,很干净,但房间很小,虽然布局巧妙合理,我们还是提出换旅馆。后来才发现,欧洲的星级旅馆跟国内的实在不是一个概念,人家不讲究气派、规模,论起干净整洁和舒适自然军婚娇妻撩人,却是无可挑剔。
但这一次换旅馆却是歪打正着,换来一场意外惊喜。
汽车向城外驶去,渐渐地暮色四合,周遭的景色却越发亮丽起来。先是连绵的绿野,穿插着挺立的林树,间或再缀上几间彩色如童话屋般的房子胡宝珠,在公路两侧恣肆地向天边蔓延。然后出现了清澈如同碧玉的湖水张默然,在已经暗淡的暮色中,散发出异样的光彩。
惊讶,屏息,轻呼,赞叹,车上的人激动起来,而我,开始在心里默默地怀念起喀纳斯、那拉提、红花尔基。辽阔的中国,美丽的西部,如斯秀美的林场湖区哪里没有啊?唯一的区别是,我们到那里仿佛是艰难的探险,交通食宿的不便让人不得不用“身在地狱,眼观天堂”来为自己打气,但在这里,舒适的度假就是交通便利加上星级宾馆加上丝毫不被破坏的自然山川再加上人迹稀少,全都和谐统一,没有矛盾。
在国内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游人的舒适与景观的保护似乎是永远不能和解的冤家对头。原因不是那么简单的吧,我没有什么发言权猛兽侠第三部,但也知道,像导游说的当地林业部门要砍伐一棵树,竟招来当地居民强烈反对,最后干脆围住大树不让砍伐的故事,在中国可能真的会是一个特别的“故事”。
差距,明显地摆在这里。难怪同行者感慨,人家的乡村和我们的乡村,差了何止一百年。
这里是奥地利的乡村,但是没有农田,只有草地,没有沟渠,只有清溪,没有简陋的泥巴房,只有五彩的乡间别墅,甚至空气中也没有牛羊粪味,只有无尽的绿野清香。
这个湖和莫扎特同名,叫沃尔夫冈湖。湖区其实就是一个完美的旅游小镇,到处是住店、饭馆、咖啡屋和商店,与普通住家和教堂不露痕迹地融合在一起,街上随处可见背包客,让我情不自禁地继续陷入对中国西部自助游的怀念中。

(沃尔夫冈湖)
我们住在一家四星级酒店Scalaria,门面很小,外表很普通,古老的木阳台甚至有点摇摇欲坠的感觉,但是阳台上种的花却很鲜艳。站在阳台上,阿尔卑斯山的云雾就在眼前飘荡,那个美与沉醉啊,难怪同行的女上司一个劲嚷嚷不想走了。
这里的酒店很多都是祖传的客栈,我们这一家就是。早晨在狭小的饭厅吃自助早餐,看着古老的拱门、壁炉、方格子桌布还有墙上的黑白老照片,感觉就像置身于一个世纪以前的某个欧洲家庭尾崎娜娜,那份早餐,口味虽不对,气氛却很温馨。
Scalaria旁边的那个白马饭店,虽然一样不起眼,来头却更大,竟然是当年茜茜公主和弗朗兹度蜜月的地方。我们怎么能放过呢?临走之前一个个都在门前拍了张照片。
沃尔夫冈湖本来在计划之外,到达时已是日暮时分,没有太多时间流连。幸好第二天起了个早,在微雨与冷风中沿湖区穿梭了一轮。淡蓝的天空,湖光山色,四周静悄悄地没有人,只见到早起的清洁工人开着清洁车挨家挨户收垃圾,还有一位老者在冰冷的湖水中惬意地挥臂畅泳,一时间真的很恍惚:明明是熟悉的风光,却又偏偏是陌生的景象。
我的国家,也有这样的山明水秀,但我在那明山秀水间看到的人,却没有这样的和谐、愉悦与安宁。
沿着在二战期间就已修建的欧洲第一条高速公路毫无阻碍地前行,一路欣赏无尽的田园风光,还在路上各种设施一应俱全仿佛一个迷你商业区的休息站舒舒服服地喝了杯capaccino,李蕴桥感受了一下欧洲公路服务的先进之后,终于进入了维也纳。
这个城市名气之大,完全如导游所说,你可以不知道奥地利,但不可能不知道维也纳。
尽管城市规模似乎不大,建筑却是美仑美奂的,兼之整齐有秩序,即使那个曾经被弗朗兹称为“最丑陋的房子”的“金色大白菜”的屋顶,我也觉得相当漂亮。百水屋以造型怪异著称,但我觉得屋子上长树并没什么,那些柱子除了形状各异,也没有我想象中的歪斜,总而言之这房子除了和满街的严谨欧式建筑格格不入以外,并没有什么怪异的,看来我对“建筑艺术”的接受度还可以嘛。

(房子上长树的“百水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来到维也纳,对这句话就有了深刻的理解。霍夫堡旧皇宫广场上那个小小的阳台,竟有着特别的意义,是希特勒唯一发表过演讲的露天阳台。而广场边上那幢极其普通的小房子,竟然是奥地利的总统府小草乌,唯一的标志,便是屋顶上低调的欧盟会旗和奥地利国旗,以及门口站着的一个时不时开溜的警察。至于总统府本身纪维克,实在“小气”得可以,根本不能和附近拥有华丽哥特式尖顶和雕塑的市政厅以及国家歌剧院相比。

(维也纳市政厅拥有华丽的哥特式尖顶)

(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
维也纳,音乐之都,“金色大厅”——维也纳音乐厅举世闻名,是音乐人心中的顶级圣地。当我们亲身来到这个每年都以新年音乐会向全世界宣告新纪元的庄严和快乐的圣殿时,却不得不讶异于它的平凡和普通丰城人在线。论规模,丝毫不比街上普通的商店大;论轮廓,中规中矩的方盒结构加上红黄二色的外墙粉刷,也与任何惊艳的感觉沾不上边。

(维也纳音乐厅外景)
但是,金色大厅却真的金碧辉煌,金灿灿的天花与饰柱,在大型水晶吊灯的映照下显得华贵非凡。大厅其实不大,天花板上的天使与圣徒像却都很大,他们威严地俯瞰着观众梁祝艳谈,聆听着可以上达天庭的优美乐音。
我们特地去听了一场音乐会。显然,这是一场专为游客演出的“娱乐型古典音乐会”,虽然演奏的是古典音乐,但全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曲目,即使像我这样的古典音乐盲,叫不出名字也听得出熟悉的旋律,兴趣自然大增。穿上古典服装、戴上旧式假发的乐手和指挥都很诙谐,还有几个男女演员时不时唱一段歌剧谐谑一下,本来很枯燥的欣赏就变得生趣盎然了。可惜我入场后才发现DV带子和电池都刚好用完,偏偏为了省事,没把备用电池和带子带在身上。

(维也纳音乐厅内部一片金灿灿)
于是一直遗憾,暗中跺脚。待到活泼的《土耳其进行曲》响起,指挥带动观众和着拍子鼓掌,全场气氛达到高潮时,我终于知道什么叫肠子都悔青了。
奥地利著名的除了音乐,还有水晶。确切地说,应该是水晶玻璃,没有真正的水晶稀罕,高超的工艺打造出的晶莹质地却使“黑天鹅”跻身世界顶尖名牌之列。我在厂家专营店里看到了那颗蓝荧荧的“海洋之心”,也就知道了那是一份怎样的诱惑。
实在很难抵挡。其实同行者一到维也纳已经第一时间冲去“黑天鹅”买水晶,价格虽然不菲,但已远远比国内的便宜。我当时拼命忍住了,回头却念念不忘,终于在从匈牙利返回的时候,找家免税店了却了奥地利水晶之梦。
进出维也纳两次,一次是从萨尔茨堡过去的专程,一次是从匈牙利往捷克的途经,严格说来还是行色匆匆,走马观花,但这个城市却不容易让人忘却。
洁净得纤尘不染的空气和街道,即使没有车辆也自觉地在红灯前止步的行人,城市公园里约翰·史特劳斯的雕像前少不了画家和音乐家的表演,美泉宫让我想起特蕾西女王的气魄、茜茜公主的美丽,还有奥匈帝国的强大。
罗马,真的不是一天建成的。

(美泉宫)
下一站预告:匈牙利。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