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锦城东平湖话今昔-快乐五谷糕

作品分类:全部文章 2015-03-06

东平湖话今昔-快乐五谷糕
1、历史的变迁
在五岳独尊的泰山西南约100公里的地方,有一片辽阔的水域,这里常年碧波荡漾,白帆悠悠;夏日莲朵飘香,秋天芦花飞扬;绿树青山,环绕秀水,天然一段佳丽,这便是东平湖。
东平湖坐落在东平县境内。东平,可谓历史悠久之地。唐虞夏商时期称东原,周代时境内置须句、鄣、宿等诸侯国,战国时期设无盐邑,历史上流传的“无盐娘娘长得丑,能使齐王罢干戈”名典,即出于此。东平自秦代在境内设立县的建制,迄今已2000余年。由汉至清,历代王朝多在境内设县以上政权机构:汉设东平国;东晋设东平郡;宋设东平府;元称东平路,立行台,领54州县,那时的东平,其地位大约相当于现在的省会城市济南,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在当时的中原地区,皆领一时之盛;至明代设东平州;清代则先后为直隶州、散州。民国初年,改州为县土豆炖鸡块,其名沿用至今。

东平历史上曾经英贤辈出,高标士林。魏晋时的大文学家刘桢、唐代开国功臣程咬金、北宋父子状元梁灏、梁固和著名儿科医学家钱乙、南宋大画家梁楷、元代著名农学家王桢、有“小汉卿”之称的戏剧家高文秀、民国时期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设计者吕彦直等,都出生于这片神奇的土地。东平还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的故乡,全国“十大杰出农民”之一的高慧娟,也是此方人氏。塔琳托娅历史上,许多知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如曹刿、阮藉、高适、韩愈、柳宗元、李商隐、司马光、辛弃疾等,都曾在东平宦居或隐居。前贤诗文中早就有“古来名郡数东平”、“东平人物鲁衣冠”之赞誉。据有关史料记载,汉高祖刘邦、宋真宗赵恒都巡视过东平,明成祖朱棣、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等,为加强其统治,巡视江南时,也曾路经东平、乾隆皇帝下江南还曾在东平停留驻驾。至今,县境内及其附近地区仍有诸如安驾庄、接驾山、护驾村一类地名在使用。
这片宽广美丽的土地之所以文明早慧,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有着密切关系。东平西有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的万里黄河,东有从崇山峻岭之中日夜不息流淌而来的大汶河,南有横贯南北的古京杭大运河,堪称众水交汇之所,向有舟车四通之利。中华民族的祚们曾经“逐水草而居”,创造了古老的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东平大地上的先人们居住在大河之畔,依山面水,土地肥沃,造物主馈赠给人们的生存条件如此优越,文明的种子自然会落地发芽,长成参天高树,开出满枝繁花。
东平的地形构造十分独特。它处于鲁中山区向鲁西南平原倾斜的过渡带上,其构成北部为山区,中南部为平原,西南部为滨湖洼地,山、水、田三分天下,大体上各占其一。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东部泰莱山区众多河流的归宿之地。特别是境内西南部地区,由于地势低平,古来即为汶、济二水汇流之区。唐代诗人高适在《东平路大水》中写道:“永望齐鲁郊,白云何悠悠,傍沿巨野泽,大水纵横流。”就是那时的真实反映。东平地势东高而西低,众水所归,久汇不涸,于是形成了天然湖泊东平湖。
东平湖位于黄河南岸,上距三门峡约600公里,下距黄河入海口约430公里。湖区东西宽20多公里,南北长30多公里,总面积约627平方公里,常年平均水面为124平方公里,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也是全国特大型平原水库之一。
历史上,东平湖经历过许多次重大的变迁。
古代的东平湖最初叫“大野泽”。它因古地质时代的褶皱运动,在鲁中山区和鲁西南平原接触带上形成低陷构造的条状洼地而成湖。关于东平湖的最早记载,见之于我国古籍《左传》,其中所记“春,西狩于大野获麟”,说的就是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到大野泽行猎的故事。两千多年前,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中有“大野即潴,东原底平”的记载,东平之名由此而得。据清初学者胡渭考证,东原属大野泽的一部分,大禹治水后,水源补给减少,水患缓和,大野泽内,部分土地涸出可以耕种。这是有关东平湖地区进行开发治理的最早记录。当时的东平湖水域在中国极负盛名,《尔雅·释地》载:“尔雅十薮,鲁有大野。”把大野泽列为中国古代十大湖泊之一,可见其水域面积之大,水势之浩瀚无际。
秦汉以来,大野泽又称“巨野泽”。《汉书·地理志》载“巨野湖泽广大,南通洙泗,北连清济”。唐代李吉甫著《元和郡县志》说:“大野泽在巨野县东五里,南北三百里,东西百余里。”指明了古代之在野泽即汉代之巨野泽的具体方位。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现在的东平、梁山、郓城、巨野、汶上、嘉祥、济宁一带的平原洼地,都是古巨野泽波及的范围,其地域之广阔,水势之浩大,可与洞庭湖、鄱阳湖相比。唐朝诗人苏源明曾把它比做“小洞庭”。北宋大臣韩琦途径该地时作过这样描述:“巨泽渺无际,齐船度日撑。渔人骇铙吹,水鸟背旗旌。蒲密遮如港,山遥势似彭。”可见那时水域之广。巨野泽曾屡遭黄河决口泛滥,据《史记·河渠志》记载糖醋咕噜肉,西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河决于瓠子(今河南省濮阳),东南注巨野”。对这次罕见的洪水以及造成的危害,唐代著名诗人高适在《东平路遇大水》中曾作过如下写实:“傍沿巨野泽,大水纵横流。虫蛇拥独树,麋鹿奔行舟。稼穑随波澜,西城不可求。”这次黄河泛滥,使巨野泽更为浩渺无际。但黄河一再决溢,大量泥沙淤积,使泛区地形地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宋代时,巨野泽洼地已逐渐向北移形成了以梁山为主要标志的湖泊,故五代末已不再称巨野泽而称“梁山泊”了。《五代史》载:“晋开运元年,滑州河决,环梁山合于汶水。”《宋史·宦官传》云:“梁山泊,古巨野泽,绵亘数百里,济、郓数州赖其蒲渔之利。”这时的水势依然很大。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讲述的故事,即以此为地理背景。书中说的“蓼儿洼”“山排巨浪,水接遥天”“周围港汊数千条,四方周围八百里”的水乡景象,就是对当年梁山泊的真实写照。1958年梁山农民在山脚下修建水利工程时,曾在30多米深的地下挖出一条25米长的战船全容杓,船上有刀、枪、剑、铳等物,铳上铸有“大明洪武五年造”字样,可证当时水势之大孔龙震。但在历史上,梁山泊的浩瀚水势,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金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黄河大决阳武,在梁山泊分流长达近百年之久,遂造成严重淤积,以致济水湮没,菏泽垫平,湖水逐渐涸退,水泊面积大为缩小。《金史·食货志》载:“黄河已移故道,梁山泊水退,地甚广。”
明代时,古梁山泊剩下了马场湖、南旺湖、蜀山湖、任庄湖、安山湖等五个分散的积水湖,史称“北五湖”。《明史·地理志》载:“东平州西有安山,亦曰安民山,下有积水湖,一名安山湖”粉嫩王妃,后人曾考证,“安山湖即昔日之小洞庭也”。《大明一统志》载:“梁山泊在东平州西,宋江为寇尝保此,中有黑风洞。”旧县志云“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河决兰封,灌入县境,安民山屹立洪波中……民田汇为巨泽,”这是黄河的又一次大变迁,它结束了长期南流汇淮入海的局面,在东平夺大清河至东阿县鱼山处奔腾东去布入勃海,是近代东平湖形成的决定性因素。黄河改道淹没了大片土地,它造成的淤积使“北五湖”中的多数湖泊成为陆地,只剩下安山一带积水成灾地区,因积水区绝大部分属东平所辖,因而有“东平湖”之称。
1958年,东平湖经国务院正式命为今名。
春秋有代序,沧海变桑田。从两千多年前的古大野泽,到巨野泽、梁山泊、北五湖、安山湖侯瓒,又到今日的东平湖水库陆猴儿,这就是它的盛衰变迁史。它不仅证明东平湖的历史是那么悠久,源远流长,还证明,那些风云千载,传诵百代,水浒英雄们演兵水寨,替天行道的故事,就埋藏在这片神奇的波涛下面。

※2、独特的水浒风光
由上述可知,东平湖即是当年八百里梁山水泊的遗存水域。一部《水浒》使传说中的梁山一百单八将家喻户晓崔国潮,也使梁山泊举世闻名。其实,当年的梁山泊也属东平管辖,只是那时东平称府而不称县。查《中国历史地图集》可以看到,北宋时东平府辖寿张(解放后并入阳谷县)、阳谷、东阿、平阴、汶上诸县,府治在东平。梁山附近的大部分乡村辖属东平。梁山设县只是在1949年建国前夕。据有关专家考证,《水浒》作者是罗贯中乃东平人氏,其祖居就在当今东平县城之南不足1公里处的东平镇罗庄。小说《水浒》中出现的许多民俗俚语,就是采自于当地民间,有不少至今仍活在人们口头上。故事的背景地毫无疑问是在东平境内托奶门。有例为证,《水浒》中多次提到的三阮故里石碣村,就是今日东平湖西的石戾村,当年,阮氏后人为纪念“阮氏三雄”,曾在村内修建庙堂一座,内塑三雄像以祭祀,名曰“三贤庙”,庙系全石结构,俗称“石庙”,石碣村亦因此而改名为“石庙村”。至今该村阮氏一族,仍以其姓为荣。与石庙村隔黄河而相望的景阳冈,是著名的武松打虎之地;又西行约二十公里的阳谷县城里有座狮子楼,更是武松为兄报仇,痛杀恶棍淫妇西门庆潘金莲的历史见证。东平湖畔关于梁山好汉的遗址、旧迹、故事传说,比比皆是飞天法宝。可以说,这片辽阔的水域,自古以来,不仅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而著称,更因有着浓厚传奇色彩的《水浒》故事而扬名。这是东平湖特具的魅力。
东平湖周围群峰环立,万岩竞秀,众多的摩崖石刻,古树溶洞,飞瀑流泉,故事传说,如明珠亮玉,水晶玛瑙,散布在湖畔重山密林之中金色的脚印,形成东西南北一条完整的、水浒色彩极浓的旅游带。
湖之南畔为梁山景区,有梁山诸峰及龟山、凤凰山等景点。梁山主峰上有传说中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造反聚义的遗址、遗迹如忠义堂、宋江马道、点将台、练武场,以及水浒陈列馆等景观和设施明宫谜案。山之上下,梨园庙宇,桃行杏林,遍布其间。阳春三月,杂花生树,香飘四野,格外引人入胜。在龟山与凤凰山相接处,有几株被称为“万年灯”的老树古柏,传说是当年梁山好汉朱贵开店处。
湖之西畔为腊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景区内有司里山、昆仑山、腊山、六工山等多座山峰,成半月形围绕着东平湖。司里山原名棘梁山,它是水浒英雄晁盖的最初起义之地。山上有聚义厅遗址、插替天行道大旗的旗杆石、义军当年系缆靠船的码头,还有起义军的粮仓遗迹等。同时,山顶两块形似城门的巨岩上,保存着数百尊雕刻清美的历代佛像,是齐鲁大地上罕见的摩崖造像群,有“鲁西石刻博物馆”之称。昆仑山上有座月岩寺,是著名的佛教建筑,寺内两棵老柏,传为周穆王手植,虽已寿高千年,依然虬枝挺翠。寺旁断崖如带,夏秋水丰,飞瀑如雪,被称为“月岩瀑雪”,《东平州城》列为“东原八景”之一。六工山亦风景独具,山上的建福寺,传说是水浒英雄鲁智深投奔梁山之前的习武之地,寺院砖地上低凹处,就是这位“花和尚”经年练武留下的脚印。当然,景区诸峰之美首推腊山。腊山又名“小岱峰”,山上怪石突兀,巨岩参差,苍松翠柏,横生绝壁。古人曾有诗赞曰:“松奇绝藏古刹,峭壁危崖几重天,莫道南国风光好,小岱峰姿妙手染。”山上有老君庙、碧霞祠、祥龙观、玉皇殿等诸多士建筑;有水浒故事中晁盖和阮氏三雄劫持生辰纲前上山定计的撞金亭;悬挂于山崖古树老藤间、被称作“云梯”的两条长长的上山盘路,曾是当年拍摄电影和电视连续剧《林冲》、《晁盖》、《阮氏三雄》时的第一取景地。山间树茂阴繁,云缠雾绕,飞阁流丹,庙貌崇耀,移步换景,妙中有妙。令人称奇者,是山前后有洞,而又相通,名曰“老虎洞”,传说是当年阮氏兄弟火烧宫军粮草后的藏身之所,沿内石壁上雕刻着阮氏三雄像。此洞深不可测,每欲雨而出云,常经风而吐雾,成为山中奇观。腊山在湖西诸峰中海拔最高。站在山巅百龙亭上,西可见逶迤环绕,犹如自茫茫白云间飘来的黄河金带;北可望西东昌府著名的光岳楼塔顶;侧目东天,辽阔的东平湖如奔眼前,开风荡荡,烟波渺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河灿烂,若出其里”,令人胸襟顿开,心旷神怡。注目湖中,苇蒲被岸,菱荷覆水,柳丝垂碧,莲朵吐霞,真是雄中有奇,奇中有秀。在这里,可以遥想当年八百里梁山水泊“芒花深处屯兵士,荷叶阴中治战船”的历史场景,抒发思古之幽情;也可以随情尽意,任开风吹衣,白云拂面,尽享人生之逍遥。
湖之东南为州城景区。它与腊山一衣带水,隔湖相望。州城自宋咸丰三年(公元1000年)筑城,至今已历千年,历史上东平为路、为府、为州、为县时,这里一直为官府治所。水浒故事中押解人犯的木枷上所书“东平府”三这,即是指此。州城居津于古济水、汶水和运河交江之地,是历史上南北水路的咽喉枢纽,古称“居天下之胸腹”、“战守必资之处”。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宋元明清一直为山东西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元代是其鼎盛时期,十三世纪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从元大都出发,顺运河南下,经州城曾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城市,商品与制造业十分发达……大河上千帆竞发,舟楫如织,数目之多,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引自《马可·波罗游记》)大诗人元好问曾数游东平(即州城),更留下了“高城回首一长嗟”、“市声浩浩如欲沸”的诗句,形象地描绘了当时壮观、繁盛的景象。州城还是元杂剧创作中心,产生过高文秀、李好古(古典名剧《张生煮海》的作者)等无数文化名人。城内古迹众多,原有宋代父子状元牌坊、“龙门连跃”牌坊等72架;清真寺、关帝高、火神庙、马公祠等古建筑20余处。州城三面环水,据旧志书记载:“夏秋之交,荷花半城,渔舟唱晚,风景清幽,不亚于江南”。至今城内杨柳垂碧,荷花映日,仍具有浓重的水城特色。
当然,景致最好还数东平湖这湾碧水。
东平湖较之其鼎盛时期郗慧林,虽然已没有昔日纵横数百里,大浪连天涌的辽阔水域和宏大气势,但是它那天然妖娆的美容丽仪,神姿仙态,仍丝毫不减当年,令无数游人倾倒。
东平湖素有“小洞庭”之称,这里青山环绕,绿柳垂岸,碧波荡漾,银鸥翔天,天然一幅优美壮丽的山水画卷。春天,小荷初发,嫩苇如锥,充满无限生机。夏天,菱荷覆水,红莲怒放,满湖碧波如点胭脂。秒天,芦花飞雪,鳞游泳,“落霞与弧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一派雄浑与妩媚共存,豪放与婉约合一的瑰丽图景。东平湖的天生美艳,吸引了古往今来多少名流雅士,墨客骚人,到此留连忘返。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作《游小洞庭》诗称赞:“湖山上头别有湖,芰荷香气占仙都列车小镇。风动萍天上浪,鸟栖寒照月中乌。”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夜过梁山泊,深为小洞庭美妙的夜色所陶醉,留下了“更须月出波光净,卧听渔家荡桨声”的佳词丽句。历代文人来游小洞庭都留下了妙文佳篇,美不胜数。
湖中有个岛,俗称土山岛,因水浒英雄晁盖、吴用、阮氏三雄劫持“生辰纲”后曾在岛上聚义起事,故而又称“聚义岛”。岛在万碧波之中,宛若玉盘里的一颗明珠。岛上绿柳垂阴,岸畔浪花如雪。站在岛上看天光山色与远去的帆影剧院,那绝美的景色,使人不知是天上人间还是人间天上。难怪当代著名词曲家晓光、生茂1986年来游东平湖时,见此美景,便禁不住为之填词谱曲,深情赞颂,并把它比喻为“中国的第二个太阳岛”了。
聚义岛上文物众多。重要遗迹有梁山泊主天王晁盖之墓;有明朝时为纪念晁盖而建的藏梅寺,据说藏梅寺内曾有一口大钟,与东平府的大钟为姊妹钟,撞击其一,另一钟亦应声而和;有唐代著名诗人苏源明任东平太守时建的洄源亭。岛的附近,在那万顷涛元年(公元601年),比河北赵州桥还早五年,唐代诗人高适到此间留下了“沙岸泊不定,石桥水横流”的诗句。
聚义岛是理想的避署胜地。这里夏日清风习习,夜凉如秋;岛岸绵长,沙白如雪,是优良的天然浴场。投身“梁山泊”中,可以尽情地做一回“浪里白条”,去亲身感受水浒英雄们的豪情壮举。
尽管流年似水,星转斗移,东平湖依然保持着迷人的魅力。1985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同时,作为水浒旅游线是最重要的景区推出。
3、富饶的物产
东平湖物类繁多,水产丰饶。东平湖常年水面21万亩新家法粤语,水深平均在2.5米左右,水质肥沃,加之群山环抱,水面辽阔,气候温和,极宜水生动植物生长,是山东第二大淡水渔场。据调查,湖中有鱼类、贝类水生动物60余种,主要有鲤鱼、鲫鱼、甲鱼、桂鱼、中华绒鳌蟹、田螺、大青是、白米虾、麻鸭等,年产量在3万吨以上。因东平湖与黄河相通,湖中黄河回游鱼类甚多,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在东平湖北部黄河入湖口,每年谷雨前后,常常形成鱼汛。入湖鱼类以黄河鲤鱼最为著名,这种鱼金鳞赤尾,肉嫩味美,自古即被列为名吃。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中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句,这“河鲤”即指黄河鲤鱼,至今仍是热情好客的东平人招待远方友朋的一道名菜。鳜鱼也是东平湖的名贵食用鱼。此物又名桂鱼,俗称“鳌花鱼”,它与黄河鲤鱼、松江(上海市松江县境内)鲈鱼、兴凯湖大白鱼一起,被誉为我国“四大淡水名鱼”、鳜鱼体侧扁,背部隆起,背鳍有带状棕色斑点,肉呈蒜瓣状,质地细嫩,味道鲜美,可做成“清蒸桂鱼”、“珍珠桂鱼”等多种名菜。唐朝诗人张志和曾为之写下“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赞美诗句。尤为著名的是用东平湖甲鱼做成的名菜“霸王别姬”。甲鱼乃百鱼之王,高级滋补品黄建盛,配以肥嫩母鸡,再佐以上等调料,经名厨师精心烹制而成“霸王别姬”。这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鲁菜中的“大件”,名播大江南北。据说,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来我国作首次访问,就曾用东平湖甲鱼招待过他。东平湖是甲鱼生长的天然场所。笔者在采访湖畔村庄潘孟于村,曾听村里一位叫陈乙花的渔妇讲,上世纪六十年代时,大堤上经常可见爬岸来的甲鱼,随便在湖堤上走一趟,就能捡回几只。有一次她曾在一天之内拾到30多只甲鱼,每只重量都在二三斤左右,最大的一只竟重达10斤以上。而那时甲鱼不值钱,市场价格仅4 毛钱一斤,还不好卖。据说甲鱼这东西喜欢到岸边晒太阳,到沙窝里下蛋。它不大怕人,但是一旦受惊吓,便会侧立如轮,向湖中逃去,好似一位身怀绝技的江湖怪侠,转瞬间销匿得无踪无影。东平湖还盛产蟹子,每年九月金秋,都有大量湖蟹上市。据东平湖八里湾引水闸70岁的老护闸员季玉玺老人讲,有一年湖里蟹子丰收,满湖都是捕蟹的船,他的两个女儿一天一夜捕捞了8麻袋,足足100多斤。老人说,东平湖很怪,说哪一年出什么东西,这东西便邪多。1995年湖里出现是汛索尔图,一只船一夜捕捞二三千斤不成问题,撒下网去拉不动。有个叫屈传海的渔民,一夜捕了三船湖虾,约5000多斤。东平湖鳝鱼长得又肥又粗又长,在当今星级宾馆里是高档菜,但在六十年代时期,渔民捕了就扔掉,因为没人吃。东平湖产的淡水田螺,脂肪含量低,而蛋白质丰富,亦是桌上佳肴,近年已大量销向国际市场,信誉良好。
东平县水生植物也极丰富,达40多种以上,分属2门18科30属食人旅馆。据水产部门调查,东平湖水域内的浮游植物,水生维管束植物,以及底栖动物等饲料生物,种类繁多,密度较大,且生物量多,生长发育快,不仅为多种水生经济动物提供了充分的饲料,对促进水域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也起着重要作用。专家认为,东平湖水生动植物资源量在全国相类似的湖泊中居首位。渔业单产量也是名列前茅的。湖内经济性水生植物主要有蒲、苇、藕、菱、芡极道女天师,以及各种水草,如鸭子草、轮叶黑藻等,出产量达上千万公斤。东平湖连通黄河、运河、大清河、小清河等大小十数条治流,这些河流带来大量丰富的有机质,在平坦的湖底积淀为一层厚厚的淤泥,对各种水生植物的生长极为有利。夏天,蒲苇茂密,菱荷覆水,湖上是一望无际的深碧浅绿,姹紫嫣红。雪白的菱花,火红的莲花,金黄的芡实花开在万绿丛中,宛如一幅铺在天地间的水粉画,景色格外秀美。秋天,金风送爽,百草结籽,是湖里最繁忙的季节。渔家风帆鼓满,千船竞发,去采莲摘菱,收蒲割苇。渔家姑娘们那欢畅的歌声笑声和小船划水的荡桨声古加尼,像一曲优美的交响乐在碧波间跳荡。那一垛垛芦苇,一舱舱菱芡,镀着夕阳的金辉,好像在展示东平湖的丰饶与富足。汇锦城东平湖的菱角、芡实、莲子不仅产量丰,而且个体大,品质好,素有“菱似元宝莲如珠”之誉。据渔民说,1988年湖里菱角喜遇丰年,一条船每天下湖可以收获上千斤,百里长的大堤上,到处是成堆的湖菱,运菱角的拖拉机一辆挨着一辆,渔民家家户户院子里堆满了湖菱。东平湖芡实更久负盛名。芡实俗称“鸡头米”,既是名贵的滋补品,也是治疗慢性腹泻、肾亏脾虚的优良中药材。东平酒厂以芡实、莲子等为原料酿造的“唐龙健美酒”,荣获第十五届南斯拉夫国际博览会优秀发明奖和比利时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发明奖,畅销东南亚,被消费者誉为“天下第一美酒”。以东平湖麻鸭蛋为原料生产的“东平湖”牌松花蛋的咸鸭蛋,也是名吃之一,远销欧美国家。这两种名吃和另一名吃“东平糟鱼”,被人们戏称为工平的“两弹道(蛋)一星”,誉享全国。东平湖芦苇资源丰富,此地生产的苇箔、苇席,畅销长江以北大半个中国。以芦苇为原料生产的苇屏风,色泽鲜艳,工艺粮良,是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装饰品,曾经风靡国际市场。
东平湖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湖,风光秀美的湖,物产丰饶的湖。这片广阔的水域,不仅见证了数千年来一次次沧海桑田的变迁;不仅为古往今来的人们提供了舟楫交通之便和捕捞收获之利,丰富了沿湖人民的衣食生活;而且记录了无数历史风云的变幻,积淀了古老丰厚的民族文化。它为我们伟大民族的繁荣发展,曾作出过历史性卓越的贡献。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