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池用品东海道上的美术馆之恋-木南的日旅集

作品分类:全部文章 2016-01-05

东海道上的美术馆之恋-木南的日旅集


「夏至光遥拜画廊」全长100米
排列着七幅杉本博司的《海系列》作品
@江之浦测候所 2018.9
大家好。
先预祝大家即将到来的假期快乐极品美女帝国。
今天这期推送主题依旧回到了美术馆。
今年刚好70岁的杉本博司在面朝大海的山坡上盖了一座美术馆。请暂且允许我单方面将其称作美术馆,毕竟它的正确称谓是“测候所”。它可以算作是杉本博司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件综合作品,张煜枫涵盖了造园、摄影、建筑、考古等多方面的艺术探索。
相信访问过这里的人都有一个共识,便是还要挑个日子再来。
大概还是因为,或许没有哪座博物馆能像这里一样,只因为天空的表情每分每秒都不同薛安克,呈现在每个人视野中的画面也会都不一样……

_ 江 之 浦 测 候 所 _
Odawara Art Foundation
Enoura Observatory
“每天都是借口”——
或许,偶尔我们也要借鉴这位几近看透人生的古稀老顽童,
调侃一下生活中的那些诸多快与不快吧星十字骑士团。


江之浦测候所入口
提起日本铁道公司JR集团发售的车票「青春十八」,我对其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它的系列海报。
只要看过那些海报,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联想起一句话:“身未动、心已远”。的确,尽管海报上的风景大多聚焦在一些山海之间的无名铁道与小站,却无处不透着岁月静好之感,加上简单而纯粹的设计,反而能在不经意间勾起都市人心中久违的旅行冲动。这恐怕也是JR集团在1982年推出这张周游券时候的初衷:为了增加营收、鼓励大家搭乘火车周游全国徐梦雅,以带动当地旅游业。当然,接下来我并不是要讲如何能以低廉的价格移行大半个岛国。


青春十八车票的系列海报
要说根府川站就是这样一座“看上去什么都没有”的车站。正确地说,应该是“除了大海之外什么都没有”的车站。


从根府川站的站房内就可望见远处的大海
我不确定「青春十八」的系列海报里是否出现过根府川站的身影。我确定的是,一旦将这座位于东海道本线上唯一的无人小站搬上海报封面,注定也会成为一张令人过目不忘的存在。



东海道本线列车驶进根府川的站台
根府川站虽小,却奢侈地拥有一整片大海,不免令人多看上几眼。
事实也的确是这样,从东京驶来的东海道本线列车停靠站台,这时,车厢内总会有人拿起手机对着窗外按下快门。然后车继续开动,两站之外是终点站热海,那里恐怕是多数乘客的旅行目的地。如果不是来江之浦测候所,或许我永远都不会在根府川下车——「如果」这个词万族王座,总是在人生中扮演着深不可测的角色。
“如果,丰臣秀吉在天正十八年没有赢得小田原之战,之后德川家康没有选择当时还是寒村的江户作为都城开发上海到嵊泗,而继续据守北条氏的小田原城的话,那么就没有了今天的东京,与此同时,小田原的美丽自然也一定被破坏”,这是艺术家杉本博司心中的“如果”,或许也是他选择在小田原建立这座“观测天象的美术馆”的初衷——“这样的话,我的人生里关于大海的记忆便会消失。”

杉本博司关于大海的记忆恐怕正来自于根府川的这片海——“小时候,从行驶在旧东海道线上的湘南电车里看到的海景,是我作为人的最初记忆。从热海到小田原的列车穿过隧道后,窗外拥有锐利水平线的大海蔓延开来,就在那个时候,如同刚醒来般的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


江之浦测候所的冬至光遥拜隧道正对冬至日出方向
站在钢铁打造的隧道上方前
摆放着不能跨越向前的石头标记
依据这份最初的记忆,多少年以后,杉本博司创作的那套著名的“海景系列”摄影作品逐渐被世界所熟识,地球上的各处海洋被他的大画幅相机定影在胶片上,那一道道锐利的水平线穿越了历史与国界,出现在世界各地有名的美术馆与画廊之中。


悬挂在光之浦测候所里杉本博司海景系列摄影作品
而当根府川的海与那些黑白摄影作品中的海面重叠相会的时候,这一幕则起始于2017年的秋天,杉本博司的「江之浦测候所」出现在了距离根府川站驱车20分钟的地方。
在一片面朝大海的山坡上,杉本博司挑选了一片橘子园盖起了一座美术馆。虽然它的日文名取为“测候所”维塔斯猝死,英文名也直接以天文台“Observatory”为称谓,但请还是允许我暂且称其为美术馆,或许这多少会令人感到些许困惑。的确,实际置身其间的时候,我会觉得它更像是一座渗透着艺术家的情趣、一座因参观路线的差异同而充满不同神秘感的游乐园。



走在园中不时可看见每日享受着阳光的橘子树


江之浦测候所的正门
来自室町时代的镰仓明月院
然而,讲到底「江之浦测候所」的存在感还是严谨的。
或许它想与现代人探讨一个庄重的命题:人类意识的最先端是艺术。就好像:艺术给宗教启示了神的形象,装饰了历代王族的权威象征……


江之浦测候所内夏至光遥拜画廊的门口
“在往昔的古代,人们是通过天空来确认自己所在的场所而工作。这便是艺术的起源”。关于「江之浦测候所」的建立,杉本博司曾这样解释道千年活骨膏。它不仅凝聚了艺术家对于天文学的造诣,同时也展现了其对于造园、考古、建筑、摄影等一系列艺术领域的思维方式与探索,可以算是其个人对于历史与空间的一件“综合艺术作品”。


杉本博司的造园趣味被淋漓尽致地展现
想起刚坐进从根府川站驶往测候所的免费接驳巴士里的时候,身后几个中年女人谈论起前天刚刚发生的北海道地震。
“地震可真令人担心啊。我有个朋友在札幌,据说直到昨天很晚才通了水电呢泳池用品。” 交谈声伴随着巴士缓慢而安静地行驶在山路上,只有在每次转弯时,远处相模湾平静的海面才会以一条美丽的直线闪现出来,映射进车内,“札幌真是让人揪心啊,好在电力总算是恢复了。”
车内乘客大概都在听那几个女人的你言我语,想必思绪都被从阳光明媚的神奈川海岸带向了遥远的北国,不免联想起刚刚经历过地震后失去电力供应的城市黑夜里那些迷茫与无奈,也暴露出现代人对当代人类文明理所当然式的认识。
那时,包括我在内的车内一行人大概并不会意识到,至多半小时后,将在杉本博司刻意营造的怀古气氛的“场”中,切身体会那份抛弃了一切现代手段、只靠天象来打开世界的感触。


一行人走下江之浦测候所的免费接驳巴士


穿着stuff制服的工作人员站在门口的巨树下迎接


正门前的接待处标识也被镌刻在石头上
踏上100年前京都电气铁道的轨道敷石,抬头望见建于室町时代镰仓明月院的正门,便是「江之浦测候所」的正门。没错,刚一上来,杉本博司就给来场的每个人展现了他最好的收藏品,也多少颠覆了常人对艺术收藏品的认知。


100年前京都市电轨道敷石被铺设在通往待合室的路上
而后还会陆续看见散落在场内各处的文物:同样来自室町时代的京都岚山渡月桥基石、平安时代的京都比叡山日吉大社楚石、奈良法隆寺的若草迦蓝、13世纪古罗马石雕大理石……都被这位今年刚满70岁的老顽童搬到了这片面朝大海的坡地上。就连接待处里的会议桌都是一整块树龄千年的屋久杉木,以及,支撑这块巨木的来自高野山大观寺的石制水钵。


室町时代的京都岚山渡月桥基石
被杉本博司安置在了朝向大海的地方
说到这个接待处。由于「江之浦测候所」的门票采取事前网上预约制高嘉晗,并严格限定了每一时段的参观人数。所以,对于想安静体验那份山海之间的怀古之情的人,亦或者只想在此尽情留下个人写真的人来说硫磺岛浴血战,都将是一段令人难忘的经验。所以一开始,观众先会被集体带到一栋四面为玻璃的待合室里做简要参观说明。


待合室,也算是“接待处”


从待合室通透的房间里能望见不远处山坡上散落的民居,那景致令我想起在村上春树的《刺杀骑士团长》中,故事舞台同样是在这片小田原的山间,作为画家的“我”与对面山上品位高雅的邻居“免色”的相遇,也刚好是通过这个距离的相互眺望来相识的。


从待合室望向周围远处的山间
讲远了。
我是想说,不知从那些远处山上的邻居往这里眺望时会有什么样的视觉感受,也或许他们根本就发觉不了这里的存在。毕竟,「江之浦测候所」就像属于山的一部分的历史遗迹,加上被杉本博司四处收集来的如化石般的文物安静地散落其间,不仔细看大概是不容易发觉出来的。也因此,在馆内工作人员做开场参观提示时,被嘱咐了诸多注意事项。


江之浦测候所内一些禁止踏入的区域前
都会摆放着这样一个被粗绳捆绑的石头
譬如由于整座建筑多数为室外上的坡地,所以要时刻留意脚下安全、哪里不能踏入之类的,因为没有一般美术馆中常见的特定“顺路”,每个人的参观路线都是按照自己的兴趣而展开的“探索”。
场内最容易先拜访的地方是“夏至光遥拜画廊”光唇鱼。


夏至光遥拜隧道尽头可将大海一览无余
它的全长刚好被设定为一百米。与前面所说的待合栋一样,以通透的玻璃作为外墙立面,最前端的12米被架空在坡地上,以180度的姿态探向整座相模湾的大海。也因此多数人都会先被它所吸引城北黑帮。
七幅杉本博司的《海景系列》黑白摄影作品平行悬挂在内。当从一端推开画廊厚重的铁门,便立刻能看见彼端外海面的光从远处折射进来,随着不断前行,根府川海平面优美而笔直的线缓慢地从视线的一端扫描到另一端,刚好会重叠在墙上的摄影作品中,便是之前所提到的那个画面。

然而更极致与重要的一刻会发生在每一年的夏至这一天。
据说在那天典典瓷砖,日出的太阳会刚好角度端正地照进画廊,不依靠人工光源而完全依仗自然的力量,从而将整座建筑点亮,这便是杉本博司所谓的天象之时。“夏至光遥拜”之名也正源于此。


画廊正下方,是冬至光遥拜钢铁隧道
与此相对应的“冬至光遥拜”刚好位在画廊的正下方与之成45度斜角,实为一座埋藏在地中的由钢铁打造的隧道。隧道相比画廊短了30米,全长70米,并探向海的另一方向。在一年中日照时间最短的那一天,恰逢从相模湾海面上升起的朝日也会正好将整座隧道点亮,温暖着冬日清晨。


两个游客女孩站在冬至光遥拜隧道上方
“这便是艺术的起源。新的生命从冬至折返至夏至,通过点为春分和秋分。我想再一次回到测量天空的时候,我觉得这正是一条通向未来的路。” 在谈到这两条隧道的设计时,杉本博司如是说。
当然,还包括春分和秋分在内,以上这些景致大概只有幸运的人才有可能领略到。毕竟一年之中仅有这特殊的四天。「江之浦测候所」甚至将这特殊的日子归结成所谓的“光之遥拜会”,在重要的节气当天的参观将会做特殊安排并在官网公布,据说预约前来的人也不在少数杨培东。
然而其实无论在什么时间来的人,观感也都会有微妙的差异。毕竟,每一天的天空与光线都是不一样的。


stuff穿着江之浦测候所的制服,背面的三角形为美术馆logo


就连仅有的自动贩卖机区域
也会被特殊设计融入一种复古的气氛中
走下“夏至光遥拜画廊”的石梯,绕过“冬至光遥拜隧道”的洞口,忽然会陷入一片充满禅味的小庭院,那是杉本博司建造的茶室“雨听天”所在地,正对着一座以来自山形县古坟时代的残石搭建起的石造鸟居撒哟娜拉,是朝向春分与秋分日出的位置。
茶室“雨听天”再现了茶人千利休于天正十八年的小田原之战后在江之浦创作的「天正庵」,据说是丰臣秀吉打败北条氏后为安抚手下诸将而令利休所作。以土壁围合起狭小的两畳空间,平日只有阴翳的微光照射进室内,壁面光秃朴素,突显着“贫”之意味的山居意图。


当然,江之浦测候所的这座茶庵,只可外观并非可入内。在2018年的5月至9月之间,东京六本木的森美术馆里有座同样尺寸的茶室,那是日本建筑展的特设体验,我曾在那里欠身低头钻进这般寥寂的空间里。窄小的空间最多可允许三个人同时进入,体验那用朴素的材料围建起的空虚气氛。现场的人工光源通过壁面上称为“小舞”的木格窗照射进来,产生几分阴翳之感。
而杉本博司的这座茶室门口摆放着一块玻璃石,那是放鞋子的地方。玻璃是他最擅长的设计。设置于此的背后的意味则表明:当春分与秋分的日出来临之时,旭日会直接照射在这块玻璃上,之后会反射进阴翳的茶室里——照此幻想下去,浪漫得令人不忍遐想联翩。

茶室“雨听天”的特别之处还在于悬挂着的一幅字落经山,不仔细看以为还是那句被把玩太多次的茶道老话“日日是好日”——却被这位老顽童改写为“日日是口实”。“口实”在日语中解释为借口,并与“好日”的发音一致(两者均为こうじつ)——
“每天都是借口”。
或许,偶尔我们也需要借鉴这位几近看透人生的古稀之年老顽童,调侃一下生活中的那些诸多快与不快吧。

另一处春分与秋分的经过点则在“冬至光遥拜隧道”的另一侧。同样是一处以玻璃铺搭的舞台,直接背朝大海。那是整座江之浦测候所中占地最广的一块地方。舞台的空间样式借鉴了古罗马圆形斗兽场,却在支撑玻璃舞台的基建法中采用了京都清水寺清水舞台的悬造法则——充满着混搭的玩味感。
意味自然不言而喻。


朝向春分秋分日出方向的玻璃舞台
当春分与秋分的太阳正对此之时,整面玻璃舞台会反射出近乎神之出现的光景。那具体会是什么样的画面自然不得而知。只不过,在2018年9月的这普通一天的傍晚,日落时的天空泛着微微的粉色,浩瀚大海的水平线冲顶一般朝天空逼去。好像现场参观的所有人都会在这个时候从各处来到这座舞台前,欣赏舞台后那条绵长美丽的直线从视野的一端扫描到另一端。

那是一条人无论用怎样的直尺也画不下来的直线。时间仿佛在那一刹那静止持枪流浪汉。
“我要处理的对象是水和大气。
这两样可说是至今为止
对人而言变化最少的东西吧。
其他世间万物都随岁月的流逝而变化。
我的艺术的主题是时间。”
——杉本博司


根府川站傍晚的海
每天下午三点的时候,阳光都会照进根府川站那简朴迷你的木造站房内。当然,阳光的照射角度并非每天都一致,但大抵都会在一幅装裱成画的小诗上留下俏皮的三角形。那是女诗人茨木则子关于根府川海的一首小诗,大致内容是在赞美这座东海道上的小站以及背后的那片大海。其中有句是说“海面的波光就像十几岁的岁月时那样闪耀”。

我喜欢这句。
它道出了自然与时间那层微妙的关系,也令我想起在杉本博司的那座玻璃舞台前的傍晚,海风与天空、光线与时间的交融小果手机。是潮骚,也是呼吸。

— 終 —

Tips
?


www.odawara-af.com
关于江之浦测候所的门票,需要先在其官网进行预约。从2018年10月以后,一日分有两回参观次数橘庆太,分为午前和午后,并每回限定参观人数。
由于离其最近的根府川站为无人车站,如预约成功,请务必参照约定时间前往站外等待免费接驳巴士,当然自驾车前往也可以,美术馆备有停车场。
延伸阅读
往期之美术馆之恋

N's Yard
奈良美智,森系男子又何妨

足立美术馆
或许,我喜欢看见你多于想象你

文字 / 摄影 木南

转载及合作事宜请至公众号消息留言或邮件至
jhcknjn@sina.com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