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影修真东山岛打造智慧新渔村-东山岛

作品分类:全部文章 2017-04-14

东山岛打造智慧新渔村-东山岛

陈城镇位于东山岛最南端,是一个世世代代以耕海牧渔为生的渔业大镇,拥有长53公里海岸线,建有澳角、宫前两个国家一级渔港,及岐下国家二级渔港,现有60马力以上渔船682艘,乡镇船舶1515艘。养殖业和捕捞业作为该镇两大主导产业,推动其经济快速发展。去年,全镇渔业产值18亿元左右,村民人均纯收入28916元鸢尾金子。
启航,向海而生。
近年来,该镇力推科技兴农战略,镇、村、户科普网络逐步健全,拥有了一批科技示范村、示范户和科技带头人,坚持培育典型、分类指导。先后引进绅蓝科技公司、一水鲍鱼养殖场等6家水产科技先导性产业;借助电商平台,传统渔村纷纷“触网”,海鲜水产“游”上互联网;科技进步,渔船及其通信、定位设备更新换代,渔民出海有了安全保障……

澳角全景图 马伟 摄
粗放到精细老产业成就“新品牌”
东山鲍鱼养殖业根基深厚,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鲍鱼养殖开始遍地开花。2014年,成功注册了“东山鲍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据了解,去年,全县鲍鱼养殖面积约258公顷、产量5331吨,产值约6.5亿元;鲍鱼育苗17.5亿粒,占全省鲍鱼苗总量的50%以上,产值约5.25亿元。

山南一水鲍鱼养殖场的工人正在给“集装箱”里的鲍鱼喂食
然而,长期以来,在利益的驱使下,养殖户盲目扩大规模,且大多数苗种场缺乏系统的品种保种和选育技术,经多年累代养殖,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种质退化现象。
为了做强“东山鲍鱼”品牌,近年来,陈城镇积极为企业和科研机构、高校牵线搭桥,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业务培训,引导养殖户从粗放向精细化、产业化转型。
在山南村,一水鲍鱼养殖场走上了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发展路子。养殖场内,笔者看到工人们正在给“集装箱”内的鲍鱼苗投喂龙须草。“立体化养殖相对于平面养殖而言,充分利用了空间,提高养殖密度。”技术总监廖鑫兴说,池内的箱笼个数,是依据水位高低和鲍鱼大小安放的,最多可叠加至8层。
据悉西蜀森林酒店,现养殖场内约有1000余口育苗及成品养殖池,占地约3.3万平方米,每年可产鲍鱼苗近3000万只,年产值约2000万元。鲍鱼苗大都销往连江、罗源、台湾等地。
“集装箱”养鲍鱼,为何能够头头有价?
秘诀就在选种提纯上。巩天阔
自2011年,该公司长期和厦门大学、福建水产研究所合作培育绿盘鲍火影修真。该品种是由美国墨西哥湾的绿鲍和本土的皱纹盘鲍杂交后培育,具有耐高温、生长快、成活率高的优势。“在亲本育出的子二代鲍鱼中黑衣教父,我们会挑选鲍壳纹路清晰,性腺饱满成熟,个体大的进行下一代培育。”廖鑫兴介绍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不断提高鲍鱼品质。
以一水鲍鱼养殖场为先导,该镇依托科研基地,不断提高全镇水产养殖科技水平。以打造一批国内一流的优质苗种培育基地为目标,鼓励条件较为成熟的养殖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部门从事养殖新品种引进,新品种的提纯、筛选优化及养殖饲养模式、病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同时邪帝冷妻,完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发挥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人员的作用两杠两星,做好技术的咨询服务、新技术及新品种的推介。
撒网变“触网”船老大转身“电商大咖”

工人正在打包海鲜,运往全国各地。
在澳角村,沈志辉的电商生意已是小有名气。2014年,这位昔日的“船老大”正赶上刚兴起的“触网”热,转身上岸成了海鲜“电商大咖”。
每天一大早,沈志辉就在店里忙活起来。他仔细查验海鲜的新鲜程度,和身边的十余位工人一起挑拣商品,并熟练地将其打包装箱。等到下午6时,一辆顺丰冷链车将会准时停在门口“待命”,将货物运往全国各地。
在未“触网”前,传统水产业销售渠道单一,由鱼贩统一收购送去市场,价格不高,渔民的收入微薄。现在,通过电商平台对外销售东山岛海鲜,顾客遍及全国各地。沈志辉的海鲜生意不仅为自己创造了财富,也带动村里的渔民走上了致富之路。如今,这个偏远的小渔村里,一幢幢崭新的小洋楼拔地而起,村民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
“最近,村里还计划建设‘电商一条街’,发挥本村电商企业的规模和集群效益嘉佑通宝,给外来游客更多好的选择。”澳角村村主任许永顺说。
看着家乡的电商事业越来越有模有样,沈志辉欣喜之余也有了烦恼。“做电商的越来越多,仅澳角村就有一百多家,同质化商户间竞争很激烈。”他的生意面临着“亏本”的风险。沈志辉琢磨着周正武,从线上购物逐步转向线下体验是否也能走出一条新路子?
今年7月1日,他利用自家房屋经营起民宿“听涛名栈”,不仅为住宿的游客提供海岛游攻略,还有体验海钓、灯光捕小管等项目。“能和家人一起下海当一回渔民,还可以自己动手做海鲜,真是很不错的体验。”一位来自三明将乐的游客兴奋地说。发展“电商+旅游”,打通线上、线下资源,沈志辉仍在不断地摸索着。
“船长”的创新之举,与村里的规划方向不谋而合。近年来,澳角村致力于打造“智慧渔村”旅游项目,包括有海洋科研基地、海洋文化体验线、海洋教育体验线、旅游配套观光、基础设施配套等五大产业,为游客提供观光、体验、购物、餐饮、游乐等综合服务。“未来,希望能有更多的游客来体验海岛风情,品尝美味海鲜,留在渔家民宿。”许永顺憧憬着赛鸽天堂网。
罗盘换卫星看天人逆袭“智慧天眼”
渔港中停泊的钢制渔船
“行船跑马三分命”,传统讨海人的生活并不平静,虽有收获,但也常要面对着海上意想不到的危险。
今年,宫前村渔业协会会长沈进生已年逾六旬。现在的他,早已不再出海捕鱼,由年轻一辈继承他的“衣钵”。看着停泊在宫前渔港的数百艘钢制渔船,勾起了老船长扬帆航行的回忆。
“早年,我们都是用木船出海捕鱼,安全性差,稍微遇到有雾、有风等不利的天气条件,便只得休渔。”沈进生向笔者介绍说,过去船上的通信和定位设备落后,若遇上紧急事故,通话距离超出40海里后,对讲机便无法发挥作用,只能靠着手中的罗盘和多年的经验辨识方向,后果不堪设想乞儿弄蝶。“每次出海,因为没有稳定、信号强的通信方式,家人只能翘首以盼,为渔船祈求平安图解大手印。”他感慨地说。
2008年以来,村里不少渔民在村两委的鼓励和帮助下,卖掉木船金砖之国,打造钢制渔船千年珠宝,钢船马力足、行航稳、抗风浪能力强。2012年,全镇进行大规模木船改钢船。如今李小牧,全镇已有613艘渔船全部配备卫星定位导航、AIS防碰撞系统、海事电话、救生辅助系统等先进设备。岸上值守人员通过北斗、AIS等终端监控平台,可实现提前预防,及时向渔船发送预警短信。“出海捕鱼安全许多,产值和以前比也大大提高了。”看着渔船不断改进,沈进生很是喜悦。
然而,“三无”船舶(无船名船号、无船舶证书、无船籍港)海上作业引发的事故,仍时刻挑战着安全生产底线。针对该现象,今年,陈城镇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组织全镇干部入户宣传、劝导,并强化值班值守,通过终端监控平台实时掌握渔船出海作业等安全动态。同时,强化配合猎上网,海陆联动,全面清理“三无”船舶,确保年底实现隐患“清零”。
依托先进技术,振兴渔村发展,陈城镇正讲述着传统渔业转型,建设智慧新渔村的故事。(本版文图除署名外 由殷琪 林华艺 黄喜祖 佘柔敏 提供)
来源 |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东山岛(dongshanisland)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请标注以上来源)

你可能还想看
风动石景区新晋网红打卡点
高温天气东山进入旅游旺季
逛东山海湾美景等你“打卡”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