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文丝绸古道中的河州-临夏旅游

作品分类:全部文章 2017-05-18

丝绸古道中的河州-临夏旅游

丝绸古道中的河州
文|马俊华
引子
2015年8月和2016年10月,在广河县连续两次召开了“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国际研讨会”和“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国际论坛”,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以及海内外专家学者对齐家文化进行探讨交流,并进行现场考察,对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进行深入探究,推动了齐家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杜宇麒。全国已经发现齐家文化遗址1100多处,文化遗址中发掘的陶器、铜器、石器、玉器、骨器等,主要特征表现在玉器文化、青铜文化、陶器文化、石器文化等方面。郝璐璐齐家文化已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是丝绸之路的奠基者,是中华民族商贸流通的起源地。学者们提出,早在丝绸之路前我是猫读后感,已经存在一条“玉石之路”。
自2014年6月至2017年8月,由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丝绸之路》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甘肃网等单位合作组成的“玉帛之路考察团”,对西北地区的玉矿资源作了十三次考察。考察证明,早在5500年前至4000年前,已经有了一条“玉石之路”(或叫玉帛之路)。新疆和田玉石、两河流域冶铜技术、埃及权杖文化等西部文化,沿着这条道路传播到中原;中原文化也沿着这条道路传播到西部地区,它把丝绸之路推到了公元前2500——2000多年。
然而,玉石之路、丝绸之路及唐蕃古道,都经过古枹罕(临夏)之境,所以古枹罕、古河州成为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经济带上的重镇,为中西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纽带作用。
狄枹古道

玉石之路和丝绸之路南道经过河州,须经过河州境内的几个重要隘口和渡口。古大夏县(广河县)境内有两个隘口梅格雷的亡者,一个叫“大豁岘”宫洺喜欢谁,位于今水泉乡牛康家村南部山梁,与康乐县流川乡新路坡村相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险。另一个叫“红豁岘”,位于今阿力麻土乡赵家村赵家沟山梁,与和政县梁家寺乡相邻。所谓“豁岘”是当地人对山梁隘口的称呼股票培训班。“豁”,残缺,裂开,如豁口,《说文》曰:“豁龙枪编年史,通谷也。”形声,从谷,害声,本义:前后相通的山谷虎啸滩。“岘”,小而高的山岭。

积石山县大河家黄河有临津渡,炳灵寺有凤林渡。《临夏回族自治州志》载:“临津渡,在今积石山自治县大河家渡口一带,是汉代之后从枹罕入青海之要津。名称‘黄河上渡’。……凤林渡,位于炳灵寺黄河下游约15里处。南岸有凤林关。是唐代通往西宁、河西的重要孔道。”自古以来,这两个隘口和渡口,是河州境内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进出口。

这条古道从临洮过洮河,经三岔河、虎狼关、党川堡、新路坡,过大豁岘,经牛康家、十里墩、石坡梁,到嵻?城(今广河县城);从嵻?城过夏水(广通河),经大夏古城,进入赵家沟,过红豁岘,经梁家寺、百豁岘(百和)、路盘到古枹罕(临夏市)。再从古枹罕北行,经北塬、银川,一路到安集,从炳灵寺附近的凤林渡过黄河,然后翻越漫天岭、王台、川城、马营,进入青海民和,直抵西宁;另一路到大河家,从临津渡过黄河,经官亭、古鄯驿、民和怒龙战记3,至西宁。从西宁再继续前行,一路走唐蕃古道李默芳,翻阅日月山、倒淌河,去西藏、印度;一路经大通,翻越达坂山,出扁都口,到张掖。再经河西走廊、新疆去中亚西亚。
这条古道始于何时,无准确记载,一般认为是张骞通使西域,“开辟了历史上起重大作用的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的交流。” 所以把张骞通使西域称为“凿空”。但是,这条古道在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之前已经存在。考古证明,齐家文化时期,埃及的权杖头、两河流域的冶铜技术、沿海的贝壳币,新疆的和田玉、哈萨克斯坦的养马技术等西部文化,都经过这里传到了中原,说明那时候已经有一条“玉石之路”,比“丝绸之路”早了2000多年。所以,玉石之路可能开辟了这条古道。
这条古道在秦汉时称为“狄枹古道”。《临夏回族自治州志》载:狄枹古道“由狄道(临洮)渡洮河向西走向,进入州境。再经今康乐县虎关、流川、渡广通河,过阿力麻土、陈家集、路盘到临夏,全长210里。”在“古道”一节中说:“西汉初,为开拓西陲,辟有多条道路,中经南北朝以迄隋唐,开辟的古道有:一为狄道、枹罕至令居道,即为陇西段丝绸南路。二为枹罕、枝阳道,即由枹罕至哈脑渡过黄河至罗川,再度黄河进入陈井后出新城渡,或八盘峡渡黄河达永登,此道在北朝时军事活动要道。三为枹罕、西平道,从枹罕至临津渡,过黄河至乐都达西平。隋唐后,改经凤林津渡河,称河州、鄯州道,为唐蕃主要古道芷溪村。宋代称河州、青唐道。”《广河县志》载:“秦汉以后,这条经由临洮、康乐、广河、临夏,入青海的道路傻气前妻,一直是古代丝绸之路一条重要的分支线。特别是每当河西交通被阻绝的时候,经由青海柴达木盆地南缘或北缘而进入西域的道路隆信行,曾相当繁荣,对沟通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条路被研究古丝绸之路的学者称之为南路,或‘吐谷浑路’。”
丝绸南道

这条古道也称“丝绸之路南道”。《甘肃公路交通史》载:丝绸之路南线“由长安沿渭水西行,经陇关,过上邽(今天水市)、狄道(今临洮)、枹罕(今临夏),由今永靖渡过黄河进入青海,然后出大斗拔谷(今扁都口),再入甘肃的河西走廊。”《甘肃通史》载:“绵亘7000多公里的丝绸之路,其基本走向形成于汉代。汉代丝绸之路的主干线,由都城长安出发,越陇山至陇西高原,通过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由河西走廊西端入西域。”又说,丝绸之路的南线“由长安沿渭河向西,在虢县(今宝鸡东)境转入汧河沿岸向西稍北行,经汧县(今陕西乾县),由汧河上游登小陇山(又称关山),到这里有两条西行路线。向南,越过关山,就到了陇县(今张家川)境,沿东亭水(又名清水,今牛头河)向北,至渭水河谷西行,经上邽(今天水秦城区)、冀(今甘谷南)、首阳(今渭源北),到陇西郡治狄道(今临洮)。……由狄道向西经令居(今永登),再向西,可越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但由临洮怎样进入洮河以西的帝王蝶,没有交代。《临洮史话》载:丝绸之路南道“越过洮河或沿洮河西去,从临夏积石山临津关出扁都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霍去病北击匈奴,隋炀帝西巡河西、唐玄奘西天取经等,都走此路。”还说:“隋炀帝西巡,沿着丝绸之路曾经过临洮。他从渭源经过武街驿,过长济桥(明《临洮府志》载,东浴沟口滥水上有长济桥)进入狄道古城东门(今临洮县城北),穿城而过,出古城西门(今临洮县城北郊汽车站北侧之深巷道口),达丝绸之路狄道古城的要津——洮水古渡鲱鱼宝宝,再经三岔河口西去。”还说:“唐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太宗答应将弘化公主嫁给吐谷浑国王诺曷钵,并封他为河源郡王。弘化公主从西安出发,经陇西、临洮等地,过洮河后进入临夏,去青海成婚。

青唐道从此开辟。……文成公主进藏,也是沿着陇西、临洮这条青唐道走的。公主一行在临洮休整后,过洮河,入临夏,从炳灵寺附近的临津关渡黄河,经青海鄯州(今乐都),过日月山……唐蕃古道从此开辟。”《广河县志》载:“隋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率大军由长安出发,越陇山到陇西,再由临洮经广河抵河州。又从临津(积石山黄河渡口)渡河进入青海,再越扁都口进入河西,在张掖举行了规模盛大的会见各国使节的朝会。隋炀帝西征的路线,又一次显示了广河在古代陇湟交通史上的重要位置。”《甘肃公路交通史》载:隋炀帝西巡,“从陇西经狄道(今临洮),渡洮河,过枹罕(今临夏),由临津关渡过黄河,行至西平(今青海西宁)。……自张掖东返途中,在大斗拔谷山(今扁都口)遇大风雪扎肝,士卒冻死过半,马驴冻死十之八九。”
自古以来,大豁岘、红豁岘、古枹罕、临津渡、凤林渡等古道,商贾驼队,脚户驮骡,官方使臣、络绎不绝,是东西商贸流通和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
黄河飞桥
在丝绸之路经过河州的黄河上,十六国时期曾经架过一条伸臂木梁飞桥,是黄河上的第一桥。
十六国时期,乞伏氏鲜卑族在苑川(今榆中县境)建立了西秦,不久被南凉所灭,后乞伏炽盘逃出南凉,以嵻?城为根据地,恢复了西秦,曾迁都于枹罕、谭郊(今积石山县刘集乡境)。西秦攻灭南凉之后,为便于统治青海东部地区,于义熙元年(公元405年)至义熙五年(公元409年),在炳灵寺和鲁班滩之间第一次架设了木质飞桥。《甘肃公路交通史》载:“甘肃木桥,始建于公元409年的西秦乞伏时期。西秦曾在枹罕(今临夏)黄河上修建了‘飞桥’,即伸臂木梁桥。这种建桥方法,后来逐渐推广到甘肃中部和陇南山区,建造的这种桥以兰州的握桥、文县的阴平桥最为著称。” 《临夏回族自治州志》载:“义熙元年(公元405年),西秦乞伏炽盘于黄河上架起飞桥,桥高五十丈,三年乃就暴走无双。是临夏境黄河段架设的第一座桥梁。桥梁是用木材纵横相间迭起,层层向河中挑出,中间相握而成。桥无墩柱,只在险谷陡崖铺设伸臂木梁,形似飞渡,故称飞桥,是现代悬臂桥梁之先驱。
飞桥位于小积石山姊妹峰河道上游约二华里处。南岸巨石镌有‘天下第一桥’大字。这座桥是从内地通往青海和河西走廊的要道。” 唐代名将李靖为此桥题“天下第一奇观”碑碣,陪同出征官员同声称赞艾文,便称桥名为“天下第一桥”。清《河州志·古迹》载:“炳灵寺,州北六十里,……唐之古迹也,明御史立碑云:天下第一奇观。”《续修导河县志》载邓隆《甘肃黄河桥梁考》曰:“《秦州记》:枹罕有河夹岸,岸广四十丈。义熙中,乞伏于此作飞桥,高五十丈,三年乃就,此亦握桥也。《水经注》引此文,于大河东经赤岸北之下。又云:河水又东,洮水注之。……上距赤岸三十余里,为炳灵寺,河面极狭,滨卧巨石,镌曰‘天下第一桥’。” 又云:“天下第一桥石刻,在炳灵寺峡口。石壁峭立,壁多摩崖之碑,文体漫患不可辨识。唯峡口有巨石,卧于河之南滨,上刊‘天下第一桥’五字,字大经尺。夏秋黄河水涨,石常没顶。入春水落,石方现形。”

天下第一桥地处丝绸之路南线的黄河古渡上。古丝绸之路南线从陇西取道临洮、临夏钱慧仪,从天下第一桥渡过黄河,经青海,越扁都口,从张掖进入河西走廊。
唐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出嫁松赞干布,在江夏王李道宗护送下,过凤林关,从“天下第一桥”渡过黄河,在炳灵寺拜佛后去了拉萨。

至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天下第一桥”及栈道,均被西夏李乾顺烧毁冷冬寒梅。《西夏书史》卷三十载:“宋取邈川、青唐为湟鄯二州,西蕃木征子陇桚出降,其部族酋长复围湟州,请援于西夏,夏兵出兵十万往助,先断炳灵寺桥,烧星章峡栈道”。《西夏书史》卷三十一载:“元符二年,夏永安二年,闰九九,统军多保忠率兵助西蕃玉帝灵签,围湟州不克宁波至诚学校,乾顺使保忠及达摩等三监军兵十万助之,先断炳灵寺桥,星章峡栈道,四面急攻”。此后,“天下第一桥”就成了文人墨客笔下凭吊的场所了。明代河州知州吴调元到这里,只能看到一块石碑倒卧在芦花丛中,给他带来了千般惆怅,万般感慨,写下了“山峰滔浪浪滔沙,两岸青山隔水涯。第一名桥留不住,古碑含恨卧芦花”的诗句。吴调元的这首无题诗刻在位于积石山县安集乡三坪村尕鲁坪附近的鲁班滩里一块巨石上。
来源:全导航
意见反馈